在熬夜的週末夜晚,透過YAHOO奇摩的搜尋,


在關鍵字"化妝品"的比對下,可以發現有一堆相關的文章,


在大約看過400個搜尋項目的標題後,可以發現有一部份的文章在沒有科學理性的探討下,有些是將化粧品當成毒物來形容,有些則是用奇怪的方法來分析化粧品中的成份組成,還有就是創新化粧品分類的名詞,更有分析化粧品成本的見解,這次就利用假日休息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吧!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幾個標題:


 


化妝品和保養品的潛在毒性


化妝品和保養品---具有毒性


化妝品和保養品的潛在毒性在哪裡?


化妝品和保養品的有害物質


 


上面這四個標題,是在網路上被引用相當多的一篇文章,出處是"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該基金會絕對是出於環保、安全、健康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文章內容,但是真的是正確無誤嗎?


 


這裡面的文章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也是錯誤連連,雖然文章內有正確的內容,只是錯誤的部份比正確的部份多很多時,這篇文章就毫無參考的價值。


 


文章一開始就寫


 


一、化妝品中可能產生問題的有害物質
洗髮精、潤絲精


洗髮精所添加的合成界面活性劑,會破壞頭髮的角質層,尤其是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應該避免使用。潤絲精還可能含有環境賀爾蒙。所以,你可以用肥皂洗頭髮,再用少許醋來中和,最後用橄欖油或山茶油加以按摩。


 


之前我的解釋是還要大家去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才能知道答案,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沒去看吧!


 


其實只要是相關人士一看就知道錯在哪了?"尤其是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應該避免使用"就是這一小段內容(其實整段內容都是錯誤的)。


 


為什麼要使用陰離子界活性劑?又為什麼需要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不可?


因為我們皮膚的外層是帶正電荷,所以我們需要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來吸附在皮膚上,然後將油污包起來,將油污拉離開皮膚表面,此時油汙的外圍以被改變成親水性了,這時候我們當然用水輕輕一沖,就能將油污沖掉,洗乾淨全身上下每一個地方,當然這樣的界面活性劑功能是會將皮膚的皮脂膜洗掉的,不過各位也別害怕,在洗後皮膚就會自己發覺皮脂膜不足,而開始分泌皮脂來保護皮膚。


 


所以選用陰離子型的界面活性劑是有原因的!


另外文章提到


『用肥皂洗頭髮』人客啊~肥皂就是陰離子型的界面活性劑啊!


 


所有的清潔商品,最主要的成份就是陰離子界面活性,但不可能一罐商品在沒有添加任何界面活性劑的條件下,可以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甚至根本不可能有清潔的能力。


 


看到網路上一堆商品號稱天然,不使用界面活性劑以及不含皂,看看所標示的組成,全部都只是天然製物萃取液,如果該商品純粹是用水來清潔皮膚,那就沒話說,但如果還有起泡、清潔油污的功能時,那就是故意欺騙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稱了。


 


※但是、可真的是有部份的天然植物是俱有天然起泡界面活性劑的功能,例如:無患子。


 


所以一開始就有錯誤的文章怎麼會有可信度。


至於該篇文章的其它部份就再請大家移駕去看我先前寫的那篇了喔!


 


化妝品和保養品的潛在毒性


http://tw.myblog.yahoo.com/cosmetic-5047/article?mid=3949&prev=4166&next=363&l=f&fid=20


 


再來是


如何辨別化妝品其好壞!只要一杯清水就可以搞定


一杯清水辨別化妝品好壞


 


 


關於這個文章到現在在網路上還是相當熱門的一篇文章,有非常多的人認為這是一篇非常可信的專業文章,人數多到可以來否定我們的專業,也許有人會說怎麼可能?但事實就是如此...


 


在回應之後所得到的答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你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嗎?嗯~話說的沒錯,憑什麼人家就要相信我?看來我要更努力才行了。


 



(這篇文章到底是哪個白痴寫的啊?)


 (尤其是這篇,這到底哪裡有可信度啊?有科學性啊?)


 


原文內容參閱下列網址



 


請大家參考下列文章


 


一杯清水真能辨別化妝品的好壞? (藥妝保養面面觀)


http://tw.myblog.yahoo.com/DMS-0800/article?mid=472&prev=484&l=a&fid=6


 


網路上流傳的化妝品好壞鑑定法....


http://tw.myblog.yahoo.com/cosmetic-5047/article?mid=77&prev=129&next=57&l=f&fid=20


 


 


素食化妝品品牌總表和常見動物成分清單


對於這樣的訴求,只能說是完全的商業考量,無法說出什麼樣對錯,在市場上有訴求,賣的人高興,買的人開心,OK的啦!


 


分析成本


最後對喜歡分析成本,然後再批判化品是暴利的人,我只能說:『社會經歷不足』,很多事的探討不是用這1+2+3+4+5+6=21的方法來分析,買賣本來就是一來一往,中間一定有人獲利,有人出腦,有人出力,還有的人只出一張嘴,有錢能使鬼推磨,獲利多少本來就無標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在看到成本與售價的懸殊差距之時,是否想過?從實驗到成品,中間有多少環節需要多少人合作付出?實驗時需不需要人員、物料、設備?中間需不需要整合各項環節,製成品賣出的那一剎那?需要多少人力的合作?


 


我想所有的人都需要養家活口,沒有錢的工作就是義工,除非是義賣活動,否則想要買回家的東西中間沒有人獲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當然有人也會說:『那就賺一點吧!』,什麼是多?什麼是少?多少的價差才是合理?我想見仁見智,要有個共識很難吧!同樣的問題問了不同位階的人,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


 


商業銷售透過賺取差價是最傳統獲利方法,許多人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生活,這就是現實的社會。


 


大部份這些錯的文章都被以訛傳訛的方式在被濫用,實在是令人擔憂,那些顧客在花大錢還不能得到誠實的商品實在是冤枉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5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