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酸
阿魏酸(ferulic acid)是一個廣泛存在於植物界的成分,常在一些穀類,如米糠、稻穀、麩麥類及一些蔬菜水果,如甘藍菜、芹菜、茄子、甜椒、蕃茄…等之種子與葉子中。在當歸、川芎等中藥中亦含有阿魏酸。歐美與日本國家對阿魏酸的研究開始的很早,不過卻非十分的熱烈,一直到90 年代預防醫學受到重視,阿魏酸因具有十分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因而受到科學家的注意。日本的科學家發現日常食用穀類就能攝取大量阿魏酸,因而探討阿魏酸的相關藥理活性,希望藉由食物的攝取即可達到保健養生、預防疾病的目的,在中國大陸方面;由於養血藥當歸和活血化瘀藥川芎的有效成分皆含有阿魏,於是針對阿魏酸亦有許多的研究,在這些學者發表研究論文中,阿魏酸具有明顯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抗發炎與抗血小板凝集作用,亦有降血脂與心臟血管作用等藥理活性。






1. Ferulic acid 的來源





最早發現Ferulic acid 是在1866 年,澳洲的科學家Hlasiwetz Barth從一個繖形花科茴香類的植物內所含的protocatedchuic acid resorcinol 分離出來,剛開始得到的是一個黃色的凝結物,可由乙醇再結晶而得到游離的酸,測得化學組成為C10H10O4,並命名此物為Ferulic acid,但當時尚無法確定其結構式與化學性質。



而在60 年後也就是1925 Ferulic acid 的化學合成法被發現,可由Vanillin malonic acid 經由鹼催化,經縮合反應而得到。1927 XVIIIFerulic acid 的化學性質被確定;1957 ferulic acid cis trans Forms 被分離出,1976 年經由C13 核磁共振(NMR)確定其立體化學結構,1988 年再由X-ray crystalographic 更加確認其結構。





Ferulic acid 可由許多植物中萃取出來,例如稻米、小麥、大麥、燕麥、高梁、樹皮、樹芽、烘烤過的咖啡豆、蕃茄、橄欖、蔬菜和柑橘類的果實與樹葉…等多種植物;不過各種植物中阿魏酸的含量不一,以小麥而言,完整麥粒含ferulic acid 的量為500μg/g,但去掉外皮與胚芽的精麥含量則降為50μg/g;另外蕃茄的含量大約為60μg/g;中藥當歸、川芎依炮製與抽提方法不同,所測得含量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當歸中ferulic acid 的含量若以甲醇抽提試驗最高可得92.6± 1.88μg/g(4),若以一般水煎劑試驗,則大約是14.4 ± 0.48μg/g (5),川芎的含量約為125± 0.87μg/g(乙醇抽提試驗),及1.48± 0.11μg/g(水煎劑試驗)





當歸與川芎在許多理血方劑如當歸芍藥散,生化湯,芎歸膠艾湯,當歸建中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當歸四逆湯….(7-9),使用的份量與頻率十分的高,這些方劑對於補血調經、活血、養血,一些血液問題的調節與改善皆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2. Ferulic acid 的物理化學性質


 



Ferulic acid 化學名為


 


3-(4-Hydroxy-3-methoxyphenyl)-2-propenoic acid;4-hydroxy-3-methoxycinnamic acid相關物理化學性質如下結構式:



分子式:C10H10O4





分子量:194.19(C 61.85%H 5.19%O 32.96%)





溶點:174





UV max(alcohol)236322 nm





物理性質:順式為黃色油狀物;反式為斜方針狀結晶





溶解度:易溶於熱水(hot water)、乙醇(alchol)、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尚溶於乙醚(ether),微溶於石油醚(petrether)、苯(benzene)


 



3. Ferulic acid 之藥理作用與活性


 





(1) 抗氧化和自由基消除作用


 



Ferulic acid 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保護膜脂體不受氧化,對於肝微粒中酵素Cytochrome P-450 具有選擇性抑制的作用。它能抑制紫外線照射引起的物質變性,以及微粒體的過氧化脂質生成,對於高壓氧致急性氧中毒亦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依據Ferulic acid 的化學構造,它可以容易的脫掉氫原子形成自由基,這個自由基有高度的共振,呈安定的狀態,過氧化物的不成對電子可穩定的轉移到阿魏酸上,減少對人體的傷害(1),藉此機轉 Ferulic acid 可直接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應和自由基反應,Ferulic acid 的衍生物也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的效用。





(2) 抗發炎作用





發炎反應是人體為了去活化或破壞入侵的微生物、排除刺激物及促進細胞修補作用的一種自發反應,隨著發炎反應起動過程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化學物質作為反應的媒介, 如胺類 histamine 5-hydroxytryptamine、脂肪類Prostaglandins、小分子胜肽 bradykinin、大分子胜肽 interleukin-1 等,ferulic acid 能改善發炎的水腫情形與血管通透性等現象乃是在於ferulic acid 可以抑制特定 prostaglandin 的合成。阿魏酸可抑制過敏反應,影響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代謝,抑制前列腺素PGE2á 的合成,進而降低其釋放量,但無法對抗組織胺的致炎作用。





(3) 抗過敏作用





Ferulic acid 對於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皮膚血管炎(cutaneous vasculitis),及主、被動阿都司症狀(Arthus reaction and passive Arthus reaction)(指注射馬的血清入動物體內引發浸潤現象最後導致壞疽)都有抑制效果,可能與穩定肥大細胞(mast cells)細胞膜、抑制肥大細胞釋出介質、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有關。另外ferulic acid 對於細胞性抗原SRBC (sheep red blood cell)與化學物質DNCB (dinitro chlorbenzene)所產生的外來物入侵引發過敏也有抑制作用,表明其抑制作用並無抗原特異性;然而在接觸SRBC DNCB外來抗原前9 天到6 天給藥,但前3 天即停藥,果發現ferulic acid 對於誘導期T 淋巴細胞的功能沒有影響,其作用機轉與發生過品敏反應時淋巴因子的釋放及抗炎作用有關,另外阿魏酸鈉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可減少肥大細胞的活化,也可以間接降低肥大細胞受刺激後釋放組織月安而引起過敏性哮喘的發作。





(4) 對血液之作用:





阿魏酸(0.4 -0.6 m g/ml)能抑制ADP 和膠原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其鈉鹽(0.1 -0.2 g /kg)靜脈注射亦有同樣的效果。用3H-5HT標記血小板,觀察血小板聚集與釋放反應的關係,其鈉鹽(l -2 m g/ml)對凝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同時也抑制3H-5HT 從血小板中釋放。與阿斯匹林合併用後,大鼠血小板TXA2 樣物質的釋放顯著受抑制,而動脈壁前列腺素PGI2 樣物質釋放則無明顯變化,說明二藥合用可增強抗血小板作用。阿魏酸鈉對兔血小板和動脈壁環氧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但對血小板TXB2 生成抑制較強。





(5) 對免疫作用





阿魏酸具有抗細菌、抗真菌、抗肝(細胞)毒,體外可啟動吞噬作用、抗腫瘤和抗有絲分裂等活性。對於小鼠胸腺和脾臟的重量亦有增加的作用。





(6) 神經保護作用





其來源植物Angelica sinensis 對於東茛菪鹼和Cycloheximide 誘導迴避障礙的情形有減低的作用。與之相應的是最近有學者研究報告指出阿魏酸對於Amyloid-â peptide 1-42急性誘發的神經毒性及學習障礙有改善的現象,而可能成為阿茲海默症的化學保護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5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