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聊化粧品成份的檢驗分析





 





其實寫這一篇的靈感是由『科學,就是醬的一篇文章』『三聚氰胺 Melamine)追追追(上)』和『三聚氰胺(Melamine)追追追(下)』所激發的靈感。





 





很多在做分析的朋友應該都會遇到有人問說:我這裡有一罐商品是不是可以幫我拿去分析,看看它有沒有含西藥?或者是、成份組成是甚麼?









這是一般民眾對『檢驗』的觀念,沒錯從小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教導我們對任何物質都必須要有科學量測的方法及工具,所以我們有重量、長度、厚度、溫度、pH值及亮度......等等,這類的基本觀念。









因此才會認為專門學習分析的專業人才以及在搭配專業設備的條件下,是可以分析出很多很多的物質,而且機器是萬能的,只要把樣品放進機器裡,按下START之後,稍待片刻,就能出現一份全成份分析的明細資料表,含有甚麼成份,以及含量比例,通通能處理分析。









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啦!









既然是商品,就代表它是混合物,也就是說:它最少都會由兩種以上的物質來混合構成的。那麼這麼一堆東西混合在一起,要能夠一一的把它們都分開,並且清楚的辨認,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首先先要給大家一個觀念,要判斷混合物裡有什麼東西?就必須要有目標及樣品,








就像是警察抓流氓掃黑,不是有身上有刺青就是流氓,也不是看且來兇惡的就是犯罪者,所以司法機關就會訂出檢查標準,符合犯罪事實的才能逮捕,又或者警察必須拿著照片對嫌疑人做比對,符合的才能逮捕,因此才會看到因為警方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知道犯罪者是誰?





 


因此要分析一個不明添加物之化粧品內的成份時,最起碼要先知道該次需要分析什麼成份?





 


例如:維他命C或者熊果素......等等,舉例來說:假如有一罐乳液,我們想要來檢測它裡面是否有添加維他命C或維他命C的衍生物時?





 


我們就必須先有標準樣品,所謂的標準品就是純度很高的樣品,是屬於分析用的樣品,這種樣品裡沒有其它的雜質,因此用來做為與受測樣品的比對,這就像用照片來比對嫌疑犯一樣,一個特定人物的照片只能比對出一個特定通緝犯,如果換成其他人,就換拿出其他的照片來比對,才能確認是否為需要逮捕的歹徒。





 


但是有時歹徒可能已經改變容貌,所以就必須做更多的比對與檢查,必要時還必須比對DNA,這就好像乳液中被分析出可能是維生素C的訊號,但是卻與標準品的訊號有一點點的差異,因此就必須再使用其它的設備或實驗方法來做進一步的確認,等到證據明確了之後,才能宣布被檢測出來的到底是不是維他命C或者是相關的衍生物?









因此當一件樣品需要被檢測出兩種以上的成份時,就能想像一下有多麻煩。









況且這還是以預設目標的方式來檢驗這裡面是否有添加維他命C或者是相關的衍生物,如果今天拿了一個不知名的混合物來檢驗,連想檢驗什麼成份的目標都沒有時,只說能檢驗出什麼就檢驗什麼的話?這樣是無法檢驗的,天下之大,有那麼多種的東西可以混合參在一起,沒有辦法每一種成份都能有標準品可以對照,也沒那麼多美國時間可以用,況且分析的設備很貴、耗材消耗、很快人員培訓不易及耗時。


 





雖然這分析的基本方式還是用比對的性質來做,一樣是比對但卻比想像的複雜許多。


 





所以當有人在罵為什麼檢測個三聚氰胺為什麼要檢測那麼久時?就能知道那個罵的人是否具有相關的常識及知識?









我這一篇不是要來介紹如何分析,也不會要來跟大家討論分析技術,只是要來介紹一下實驗室裡的分析觀念而已,讓不知道的人能夠快速理解,也要澄清一下,我們學校沒有那種儀器只要擠一點樣品進去,按下START之後,啪啦啪啦的,就會出現全成份的分析資料,不要再說我等級不夠,認識的老師程級不高,所以沒看過那台機器『MP5』,我真的不知道那台『MP5』是蝦密碗糕??






 





欲知更多請參考專業BLOG





 





科學,就是醬





http://tw.myblog.yahoo.com/clarinas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5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