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蝦青素的結構式
蝦青素Astaxanthin(蝦紅素)
最近化妝用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界裡來了一位大明星,就是蝦紅素,版主已經被問到電話快燒掉了,趕緊連夜加班POST文章。
Astaxanthin蝦青(紅)素是一種紅色的天然類胡蘿蔔素,廣泛存在於鮭魚、蝦、蟹、魚卵中,以及植物、葉、花和水果中。
蝦紅素不僅能使這些魚隻的肉、甲殼類動物的殼呈現紅色,還是這些動物正常生長和存活必須的營養物質。
又因為蝦紅素與Beta-胡蘿蔔素頗為相似,因此也有相當程度的抗氧化能力。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蝦青(紅)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
β胡蘿蔔素的10倍。
黃體素的200倍。
維生素E的550倍。(所以又被稱為:超級維生素E。)
此外,蝦青(紅)素還有一項生理的特性:
能通過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直接帶給腦部與中樞神經系統抗氧化益處。(所以現在有些健康食品開始主打蝦紅素。)
鮭魚和小蝦
鮭魚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蝦青素(Astaxanthin),也含有其它類胡蘿蔔素,如角黃素(Canthaxanthin)和 蝦紅素(Astacene)。
鮭魚的顏色來自於食物(甲殼類如:小蝦)中的類胡蘿蔔素,而小蝦的色素來自於它們所食用的藻類。
養殖鮭魚的顏色來自於合成蝦青素,由食物中的 β,β- 胡蘿蔔素合成。
(鮭魚的肉自然色是白色。)
由於蝦青素不是維生素A原,所以以前認為它不具備生理活性。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蝦青素俱有抗氧化、抗腫瘤和增強免疫力等許多重要的生理和生物學功能。
因而在食品添加劑、水產養殖、化妝品、保健品和醫藥工業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又是一個很典型的被打入冷宮的成份,敗部復活,大放異彩。)
蝦青素的生物來源:
蝦青素廣泛存在於生物界,特別是蝦、蟹、魚和鳥類的羽毛。
當前蝦青素的主要來源是從水產品廢棄物中提取,利用藻類和酵母培養生產。
1. 從水產品廢棄物中提取蝦青素:
由於水產品廢棄物中蝦青素含量低,提取費用高,而且由於資源限制,這種
方法不適合作為蝦青素的大規模來源。但由於目前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
國外仍然使用這種方法提取蝦青素。
利用藻類培養生產蝦青素
2. 目前報導的產蝦青素的藻類主要有雨生紅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和Chlorococcunmsp.。
單細胞綠藻雨生紅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種主要的蝦青素產生
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蝦青素商業生產前景的微藻。
Haematococcus pluvialis的蝦青素含量高達0.2%~2%,但其自養培養週期
長,需光照和破壁釋放蝦青素,因此進行大規模生產也比較困難。
近年來,利用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產蝦青素受到微藻學界的重視。
目前國外優良的雨生紅球藻藻體中蝦青素一般約占類胡蘿蔔素總量的90%以
上。
Chlorococcunmsp.具有耐高溫和極端pH、較快的生長速率、易在戶外培養等
優點,被認為是一種極有潛力的蝦青素大規模生產菌。
3. 利用酵母菌生產蝦青素:
紅發夫酵母屬於擔子菌綱(basidiomycetous)的紅發夫酵母屬。
這種酵母菌最早由Phaff等人在美國阿拉斯加的高山上和日本北海道一帶山
區落葉樹的滲出液中採集到,後經Miller鑒定並命名為新屬紅發夫酵母屬。
1976年Andrews等發現其產生蝦青素。
後來Johnson等人把該菌用於鮭魚和鱒魚飼料中,獲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國外對於利用紅發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生產蝦青素的研究較多。
紅發夫酵母俱有作為色素生物來源的一些必要的特徵:
合成蝦青素作為一種主要的類胡蘿蔔素;不需要光照;能利用多種糖作為碳
源進行快速異養代謝;培養時間短;能夠在發酵罐中實現高密度培養等。
但是野生型紅發夫酵母蝦青素含量還不夠高,只有200~300mg/kg(DCW),
與工業生產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如此,紅發夫酵母以其生長速度快,發酵週期短,以及色素提取後菌體
單細胞蛋白可作為餌料、飼料添加劑等優點而成為目前的研究重點。
整理:
目前蝦紅素被運用在化妝保養品及健康食品是近幾年的事情而已,台灣目前才剛剛在推廣流行,目前被用在人體上的功效還沒有大量的相關報導與研究資料可供查詢,目前蝦紅素被運用在水產飼料中卻是非常普遍,它可以被拿來當成天然的色素、天然的抗氧化劑及營養劑,減少人工養殖時依賴大量的化學合成物的使用,讓人們食用時更安全、更安心。
目前網路上一堆,吃了蝦紅素吃了會多好又多好的文章,可以將蝦紅素的好處介紹的非常清楚,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至於運用在化妝保養品裡大多用來訴求於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緩皮膚老化,至於效果如何?目前還無法得知,不過我會儘快向國外的供應商要資料來跟大家分享
資料參考來源:
食品工業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00 No.2 P.79-81 蝦青素研究進展 朱明軍 宗敏華 吳振強 梁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