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粧品只是安慰商品?(一)
啊~ 化粧品都只是擦安慰的啦! 沒效啦~ 騙錢的啦~
上面這些話,我想都是大家經常聽說的...
長久以來,化粧品一直背負著這樣的一個罪名..."騙"
為什麼呢?因為...
美白商品已使用多時,臉上的斑點卻不見減少?
防曬商品用了高SPF值的商品,皮膚卻依然曬的黑黑的?
面皰肌膚用了大大小小的品牌卻依然沒有改善,還一值長不停?
都差沒把自己浸泡在水中當水耕植物了,皮膚依然是乾妹妹?
抗老商品越用越老?
~~~~~~~~~~~~~~~~~~~~~~~~~~~~~~~~~~
就上面的問題來說,要來認真的討論的話?可能會討論不完...
我想我們就來縮小範圍,來從化粧品調製的方向來切入...
就拿Cream來說吧!
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為什麼要把化粧品製作成Cream的樣子?
為什麼不直接使用有效成份就好?
直接使用濃度太高?
(NoNoNo..如果可以直接使用的話?那就直接配製成可以使用的濃度就好了不是嗎?)
~~~~~~~~~~~~~~~~~~~~~~~~~~~~~~~~~~
當大家都在討論什麼成份有效時,也同時的在討論著能穿透皮皮膚嗎?能在皮膚裡作用嗎?
其實這關係到化粧品調製者在調製時的配方設計...
除了品質的穩定外,外觀,觸感,香味...,是被最優先考慮的之外...
成份安定性及有效性卻常常容易在不知不覺裡被忽略...
~~~~~~~~~~~~~~~~~~~~~~~~~~~~~~~~~~
我看到很多論壇裡有很多女性網友對於為什麼要使用乳液或乳霜?
經常都可以寫出洋洋灑灑一大篇,什麼乳液只能用來擦身體...等
或者又是說...因為症狀的關係所以只能使用乳霜...
其實看在一個配方調製者的眼裡...,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一般來說:
把成份添加至基劑裡純粹只是為了讓有效成分能附著在皮膚上,然後再慢慢的去讓皮膚作用。
再來如果說沒有利用基劑,直接將有效成份塗抹在臉上,那麼會出現下列的情況...
(在這裡已經假設有性成份都已被稀釋成可以直接塗抹的比例了,或只取限制濃度)
1.不易附著在皮膚上,很快的就會隨著汗水流失或蒸發。
2.有效成份直接使用時可能刺激性過大。
3.有效成份在沒有被基劑的包覆情況下,產生氧化變質,失去效用。
因此必須來製作一個基劑來方便使用,而基劑配方的組成絕對是個重要的關鍵。
為了讓使用者能達到舒適、方便使用及商品特色,所以我們把產品設計成,液、膏、乳、霜、膠…等劑型,真正的目的在此。
除非特殊成份必須有特別限定
(ex:有些成份不能在含有水的條件下被調製,又或者必須在完全親水的條件下。)
所以我個人覺得配方在設計時是必須先考慮到先設計出適合有效成份的環境,再來在考慮塗抹感及外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相關專業人仕,絕不相信說化妝品可以DIY。
~~~~~~~~~~~~~~~~~~~~~~~~~~~~~~~~~~
所以一個好的基劑是必須能提供下列的條件:
1. 能維持有效成份的安定性
2. 能具有促進經皮吸收的效果
3. 能穩固的停留在皮膚上
4. 方便使用,不汙染衣物
5. 觸感良好,外觀佳
~~~~~~~~~~~~~~~~~~~~~~~~~~~~~~~~~~
化粧品並不會沒有效果,當然除了抗老化商品較難求證外,其它的商品都可以利用上述的條件來製作成有效的商品。
通常沒效的商品有一部份是基劑配方設計的錯誤,造成商品一上市成份活性就一直下降失去,往往消費者還沒買回家就已經沒效了。
我想在這裡很難談論出比較具體的內容或答案,我把範圍縮小,只能先從化粧品調製的角度來談論及介紹,寫這一篇可能會讓有些人失望,認為我沒寫出什麼答案,基本上我還是在訴求,化粧品的調製是科學的,絕非隨便攪一攪就能上市。
這是一張藥物的資料表,透過內容的得知,分子量夠小了吧,如果基劑配方設計錯誤,就算添加再多也是惘然。